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三日

信仰問與答

問:「宗徒信經」和「尼西亞信經」有什麼不同?為什麼前者極少在彌撒中誦唸?


天主教會內有兩篇信經,「宗徒信經」和「尼西亞信經」。兩者其實是獨立形成的,互不關連,只是內容大部分相同。

現存的「尼西亞信經」是兩屆初期教會大公會議的結果,包括325年的「尼西亞大公會議」,和381年的「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」。這兩屆大公會議都是呈清有關聖子耶穌基督,和天主聖神的信理,同時駁斥各種異端。參與會議的包括了當時說拉丁語和希臘語的各地主教和神學家,共同編彙各項信理,形成今日所見的「尼西亞及君士坦丁堡信經」,簡稱「尼西亞信經」。一開始已有標準的希臘語和拉丁語版本。說希臘語的教會團體在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後,把這個信經納入感恩祭內,成為慶祝主逾越奧蹟的一部分。後來這習慣傳入拉丁語的彌撒中。直到今天,天主教會內無論是羅馬禮(拉丁禮)或東方禮,仍然採用「尼西亞信經」作為彌撒中的一部分,尤其主日和重要的慶節時,一同誦唸甚至詠唱。

「宗徒信經」最初只有拉丁語版本,是390年的米蘭教務會議中才正式有文字記載。天主教會的歷史學家認為是口傳下來的。「宗徒信經」分成十二個段落,是紀念耶穌特別揀選的十二位宗徒(猶達斯由瑪弟亞替補了,見宗1:15-26)。「宗徒信經」結構相當簡潔,應該是為方便慕道者和信友背誦而形成的。「宗徒信經」從來不在彌撒聖祭中背誦,反而成為教理講授,慕道者教材的基本架構。因此聖洗聖事舉行時的信德宣認,採用「宗徒信經」。舊版《要理問答》和1992年重新編排的《天主教教理》亦採用這個傳統,成為「當信的道理」(第一部分或第一章)的框架。2003年新定的羅馬彌撒禮典,「宗徒信經」才正式納入羅馬禮的彌撒中,特別為兒童舉行聖祭時,可以採用。天主教「東方禮」的感恩祭,卻從來沒有用過「宗徒信經」。

至於內容,「尼西亞信經」浩於湮海,有極詳盡的解說天主聖子、天主聖神、教會和末世。「宗徒信經」相對上就簡單得多。取材上,「尼西亞信經」多用了初期教會神學家的用語(例如聖子與聖父同性同體;聖神與聖父聖子同受欽崇、同享光榮等);「宗徒信經」卻多採用《聖經》。兩者內容基本上是相同的。真要比較,「宗徒信經」內耶穌下降陰府,就是「尼西亞信經」的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,受難而被埋葬。「宗徒信經」說諸聖的相通,就是「尼西亞信經」的唯一、至聖、至公、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。兩者雖然用字不同,但內容其實是一樣的。


~勝文神父~